根據(jù)油煙吸入口位置不同,油煙機可以分為頂吸和側吸兩種。其中頂吸又可以細分成中式頂吸和歐式頂吸 ▲
至于頂側雙吸和底側雙吸,其實都是在頂吸和側吸兩種基本結構的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而演變出來的。
選購過油煙機的朋友一定聽到過「頂吸的吸力不如側吸」這樣的觀點。這句話意思是對的,但準確說應該是「頂吸的吸油煙效果不如側吸」。
于是問題就來了:
為什么一樣的吸力參數(shù)(負壓&風量),頂吸會不如側吸呢?
其實原因也不復雜,因為吸力只是影響機器吸油煙效果的基礎參數(shù),攏煙結構和風道設計才是真正決定一臺油煙機吸油煙效果的關鍵因素。
所謂「攏煙」,其實就是通過擋板,把擋板所在區(qū)域區(qū)域以及延伸區(qū)域給框住,避免油煙在升騰過程中從側面逃逸。只有用物理方式將某個區(qū)域徹底罩住,才能真正保證零逃逸 ▲
在這方面最簡單粗暴,也最直接有效的裝置就是實驗室常見的通風櫥——將周圍全部圍起來,只留下操作窗口,最大限度杜絕有毒氣體逃逸 ▲
攏煙結構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對于側吸式油煙機來說,吸入口打開后,擋板充當了攏煙板的作用,其延伸空間相當于被籠罩區(qū)域;而頂吸式機器尤其是歐式頂吸產(chǎn)品,完全沒有攏煙結構 ▲
因此在相同的吸力參數(shù)下,側吸的吸油煙效果優(yōu)于頂吸。
這時新的問題又來了:
同樣是側吸的情況下,是不是參數(shù)越高,吸油煙效果就越好呢?
事情顯然沒有這么簡單。
實際上油煙機參數(shù)中的靜壓值幾乎毫無意義,這個數(shù)字是在堵住油煙機吸入口的情況下測得的。對于油煙機來說,真正有意義的是動壓值,這個數(shù)字才能真正反饋機器的吸油煙能力。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靜壓」和「動壓」的區(qū)別,這里我用吸塵器來做個演示:
手持吸塵器之所以能夠吸起整包紙巾,是因為其靜壓值足夠大;但因為其動壓值太小,所以面對貓砂束手無策 ▲
可見,只有讓空氣流動起來產(chǎn)生的動壓值,才是真正能夠影響油煙機吸油煙性能的關鍵參數(shù)——而想要讓空氣流動起來,風道設計是關鍵。
目前市面上很少有油煙機產(chǎn)品單獨拿出風道來作為賣點的。第一次看到老板電器的鯤鵬風道是在今年的 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
現(xiàn)場展出了兩個風機,其中左側是老板為鯤鵬風道專門全新設計的對稱風機,右側則是傳統(tǒng)油煙機采用的單側風機。根據(jù)老板官方給出的數(shù)據(jù),新風機進風面積提升 20%,動力輸出提升 1.2倍,噪音降低 16% ▲
所謂「鯤鵬風道」顯然是營銷名詞,并且乍聽有些抽象,我們完全無法通過該名詞與具體的技術產(chǎn)生聯(lián)想。所以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是鯤鵬風道」,以及「鯤鵬風道帶來了什么」?
先說「什么是鯤鵬風道」。
傳統(tǒng)油煙機的葉輪是橫向放置的,驅動電機位于葉輪側面。油煙從燃氣灶兩側上升時,必須先「繞」到油煙機中間葉輪所在位置,然后從其頂部排出 ▲
顯然這不是油煙升騰的自然路徑,也不是吸油煙的最佳路徑。
理想狀態(tài)下,灶具兩側的油煙應該豎直上升。這樣不僅路徑最短,效率最高,而且吸油煙效果也會更好 ▲
為了實現(xiàn)上述吸油煙效果,老板重新設計了整個風道,將葉輪從橫置改成了「縱置」,驅動電機則從偏置優(yōu)化成了「中置」 ▲
自然升騰的油煙不必再去「繞」彎路,就能從兩側直直的進入風道,再從頂部直直地排出——這就是鯤鵬風道。
簡單講,鯤鵬風道徹底改變了油煙排放路徑,從傳統(tǒng)的中間吸入優(yōu)化成了兩側吸入,從彎彎繞繞變成了直進直出。
但風道的重新設計談何容易。
為了實現(xiàn)兩側吸入(雙航道)的效果,老板在看不見的地方做了很多的努力: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采用全新結構的一體直驅電機:將電機和葉輪合二為一,整體固定在煙機中間位置 ▲
電機轉動時,兩側葉輪同時轉動,兩者協(xié)同工作,這才實現(xiàn)了「雙航道」設計。
對比傳統(tǒng)的偏置電機方案,中置電機在節(jié)約空間的同時能夠將進風面積提升 20% ▲
為了進一步提升吸油煙性能,工程師又將驅動電機也升級成了成本和技術難度都更高的永磁外轉子電機。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電機采用內(nèi)轉子設計:轉動的線圈為轉子,位于中間;固定的磁鐵為定子,位于外環(huán) ▲
而所謂「外轉子電機」,顧名思義就是外環(huán)一圈直接轉動的電機。
相較于傳統(tǒng)電機,外轉子電機結構緊湊、運轉平穩(wěn),且噪音也更低,被部分高端或特定(如超?。┰O計的油煙機采用——而普通油煙機則依舊采用傳統(tǒng)電機。
細節(jié)方面,在葉輪側面吸入口增加了一個半弧形多孔枕流網(wǎng),能夠把進入的煙氣理順,使其后續(xù)流通更加順暢,同時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 ▲
拆除枕流網(wǎng)后可以看到周圍一圈的流線型擋圈(弧形) ▲
這個結構看似簡單,但在流體力學中能夠產(chǎn)生康達效應,讓煙氣貼著擋圈進入葉輪。
這里先簡單科普一下什么是「康達效應」。
康達效應又叫「附壁效應」或者「柯恩達效應」,說的是流體具有「偏離原本流動方向,改為隨著凸出的物體表面流動的傾向」的一種現(xiàn)象。
光看名詞大家可能還是感到陌生,但在生活中一定見過康達效應,并且對其非常熟悉:
比如原本筆直流下的自來水,在遇到弧形的雞蛋時會改變原本流向,這也是典型的康達效應 ▲
再比如圓珠筆頂部的鋼珠以及各種走珠設計的止汗劑等等,也是利用康達效應,將液體順著弧形珠子不斷導出的。
因此,弧形擋圈可以讓原本在煙道內(nèi)筆直上升的煙氣沿著擋圈進入葉輪,進而將油煙從排煙口甩出。
此外葉輪設計也大有玄機:
扇葉采用了類翼型流線設計,可以減小湍流和渦流的產(chǎn)生保證風道穩(wěn)定性的同時,還能有效降低噪音 ▲
工程師還借鑒了飛機機翼尾部設計,將每一條扇葉的頂端設計了一個葉尖小翼,用來改善頂端壓力不均勻問題,從而減少回流渦的產(chǎn)生,提升風道通暢性。
因此看似簡簡單單的風道優(yōu)化,實際上涉及到了復雜的工程力學和流體力學。
那么「鯤鵬風道帶來了什么」呢?
在縱置風機+雙航道+外轉子電機+流體力學優(yōu)化的協(xié)同下,就誕生了「鯤鵬風道」,使得油煙機動力輸出提升 1.2倍,進風面積提升 20%,吸油煙性能自然「高人一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所謂的「動力輸出」,指的是上文提到的真正影響機器吸油煙效果的「動壓」。
這里我用煙餅作為道具,演示一下鯤鵬風道加持下的油煙升騰路徑 ▲
可以看到白煙無需繞到機器中央,而是筆直地上升,然后被煙機絲滑吸入,最后從機器頂部排出進入公共煙道。
除了吸油煙性能的大幅提升之外,鯤鵬風道還在降噪等細節(jié)方面下足了功夫:工程師在電機各個側面都加上了厚厚的隔音棉,利用強效吸音材料+6071個降噪微孔+0縫隙減震設計,實現(xiàn)了低至 55dB的超小噪音 ▲
目前鯤鵬風道技術已經(jīng)應用到老板油煙機的高端系列之中。比如我近期換裝的老板G50鹽系油煙機R1 Pro采用的就是鯤鵬風道,而且在側吸的基礎上增加了底部吸入口,底側雙吸設計,攏煙效果更好 ▲
小彩蛋:
為了在使用時進一步提升排煙效果,同時也為了在不用時更好地隔絕公共煙道,我特意換裝了老板原廠的電動止逆閥。止逆閥電源上額外提供了一個 5孔插座,用來給油煙機供電 ▲
工作時,只要油煙機啟動,止逆閥就能同步開啟;關閉也是完全同步,兼容一切型號油煙機 ▲
另外在使用老板G50鹽系油煙機R1Pro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油煙機開啟后廚房關門阻力明顯增大,從原先的最大16N暴增至 47N,增加的 31N就是煙機運行產(chǎn)生的負壓帶來的阻力 ▲
強行關門后,可以明顯聽到空氣從門縫呼嘯著進入廚房的聲音——而這種現(xiàn)象在我用上一臺煙機的時候從未出現(xiàn)。此外主觀感受方面,換上老板R1Pro煙機之后,做菜時即便不關門,客餐廳也聞不到一點油煙味。
以上兩點都是我這幾天最真實,也最直觀的感受。
煙機裝上用了一個多禮拜,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在全新鯤鵬風道加持下,吸力大得嚇人,同時噪音控制非常得當,比家里原先那臺老設備要好用太多太多。
當然評價一款煙機好不好用,絕不僅僅是看吸油煙效果。老板的靈犀全自動科技同樣加分:
煙機的聯(lián)動現(xiàn)在非常流行,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鮮事,所以毫無疑問這臺老板R1P也是支持的 ▲
但不同于其它品牌的是,老板的煙機聯(lián)動并不需要「對碼」,甚至不需要煙灶同品牌。它很巧妙地在煙機中間位置設置了一顆溫度傳感器 ▲
傳感器可以實時監(jiān)測灶具兩側溫度,當檢測到溫度上升時,煙機便會自動啟動。同理,溫度下降后機器又會自動關閉,還能起到延時關閉的作用,非常符合實際使用場景。
也是借助這顆溫度傳感器,老板R1P能夠根據(jù)烹飪溫度和公共煙道壓力自動調(diào)整吸力,省去自己手動操作的麻煩,讓機器永遠處于最佳檔位,更安心也更省心。
從實際體驗看,煙灶聯(lián)動和吸力調(diào)節(jié)的靈敏度都極高。
經(jīng)常下廚的朋友在選購油煙機的時候一定還會考慮到它的后期清潔和維護。為此,老板采用了黑晶抗污科技,日常使用后只要輕輕一擦,面板就會清爽如初。此外磨砂的視覺質感也讓機器看起來更加耐臟。
此外,不管是油網(wǎng)還是機油槽,拆裝都非常簡易,其中油網(wǎng)拆下后可以直接丟進洗碗機清洗,也是充分考慮到了后期的維護工作 ▲
目前機器使用兩周左右,體驗遠超預期,顏值方面也是無可挑剔,尤其是超薄機身,同樣側吸的情況下,對比此前的舊產(chǎn)品在空間方面大了整整一圈。
原本以為鯤鵬風道只是一個單純的營銷名詞,但沒想到實際體驗下來機器吸力強勁,且底側雙吸加持下,攏煙效果極佳,日常烹飪完全沒有油煙逃逸(絲毫聞不到一點做菜的香味),這一點非常滿意。
此外煙機之間的聯(lián)動體驗也比我想象中的更加絲滑。尤其是煙機的溫感控制,精度高,調(diào)節(jié)靈活,算是徹底解放了雙手。自從換上新機器,我還沒手動操作過煙機。
拆清操作目前看非常方便,至于實際體驗有待長期觀察。
做有態(tài)度的評測,生產(chǎn)有溫度的內(nèi)容。我是番茄,我們下一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