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最近工作室樓上的小伙伴在問我2K高刷便攜屏的事情,原來是他聽聞PS5出了補丁,支持2K分辨率了,所以想享受一下2K高刷,又想搞塊便攜點的以便挪作他用。你別說,還真有,2K144大牌便攜屏早殺進1500以內的價格了,還是LG原廠A+屏幕,這次蹭個開箱與大家分享。
包裝風格上,EHOMEWEI的風格沒有變,但是比例上更方了,應該是內部結構做了優(yōu)化。
Q1G和Q3G的區(qū)別,在于Q3系列帶筆觸和觸控。不過高刷一般是奔著游戲來的,所以這次小伙伴也是削減了一些預算。如果希望一屏通吃的話,直接選高刷+筆觸版也沒有問題。內部空間上,屏幕和便攜包單獨放置,配件安排在側面,既省空間又不會有擠壓的風險。
配件方面,兩條雙頭Type-C的線,一條USB-A轉Type-C,一條HDMI轉Mini HDMI,一個電源適配器。
適配器方面,現(xiàn)在都是Type-C的天下了,支持PD+QC3.0快充協(xié)議,功率45W,足以拖起屏幕+其他設備。
折疊插頭的設計,收納起來也非常的方便。
其他的就是收納包,保修卡和擦屏布了。說到這個包,之前有小伙伴在問,說一體式的皮套和底座式的哪種更好,今天也簡單的來看看。另外還有朋友在問的屏幕比例問題,型號帶G字樣的,就是針對游戲的高刷高分屏幕,比例16:9,其他型號的話,偏工作和設計的就是16:10的比例。
一體式的皮套好處是自帶對屏幕的保護,不用時蓋上即可,但由于需要支撐機身,重量和硬度也不小。而且電路部分與屏幕貼在一起,工作時的熱量久而久之會對屏幕產生影響。底座式的好處是,驅動板等電路部分以及接口都在底部,獨立工作和散熱,并且支撐角度可以從平放到90度任意調節(jié)。
但是,要達到好的散熱效果,全金屬外殼是必不可少的。EHOMEWEI的便攜屏一直都下血本堅持金屬外殼+底座的設計,也算是一大特色了。擔心屏幕磕碰的朋友,別忘了屏幕有送保護套,還擔心的話貼個膜就行。
這種設計換來的,就是便攜屏的極致輕薄,雖然是全金屬外殼,重量卻還能控制在780克左右(觸控版可能會重些)。
厚度方面,我也沒有游標卡尺,跟手指對比一下,差不多就這樣。
底座左邊是Mini HDMI接口,兩個全功能Type-C口,以及一個用于擴展的Micro USB口子。
另一邊是電源按鈕,以及多功能撥輪,通過上下?lián)軇雍桶聪碌牟僮鲗SD進行設置。此外,雖然屏幕有自帶揚聲器,3.5mm耳機接口卻也是必不可少的。
揚聲器在底座背部,左右兩聲道,中間還有個凹槽方便打開底座,因為本身底座是有一定阻尼的,這樣才能固定在任意角度。
上機!雖說是2K144,支持G-Sync和FreeSync,定位偏向游戲的顯示器,但是拿來修圖剪視頻也完全可以,所以先看看顏色如何。
平均德塔E為1.5,業(yè)內一般認為小于2的即達到了專業(yè)顯示器的標準,也就是說EHOMEWEI這塊Q1G出廠即達到了專業(yè)標準,修圖時的顏色是非常準確的。本身這塊便攜屏用的就是外星人向LG定制的A級LGD面板IPS屏,100%sRGB和DCI-P3色域,對于注重屏幕素材的朋友來說,這是目前最好的面板了。
上機實戰(zhàn)。對于FPS玩家來說,高分辨率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而高刷新率則可以減少反應延遲,在游戲中占得先機。相較于游戲本自帶的屏幕,EHOMEWEI的Q1G在色彩還原上和暗部細節(jié)都更有優(yōu)勢。
高幀數(shù)不僅對競技游戲有幫助,對動作游戲也很有效。NVIDIA Reflex和G-SYNC開起來,更高的幀數(shù)和更小的延遲,帶來的是更快的反應,更流暢的連招和更高的過關率。另外,在均未校色、默認顯示設置的前提下,可以看到EHOMEWEI Q1G的色彩,亮度和對比度明顯都要好上不少。因為除非頂級旗艦本,一般的本子用的屏幕色域是稍遜的,上圖這臺的ARGB、NTSC、P3都只有70%多,跟全100%的一對比就非常明顯。所以對于不少游戲本玩家來說,接出來一塊便攜屏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甚至對于一些苦手的游戲,我們還可以另辟蹊徑。比如艾爾登法環(huán)的幀數(shù)不穩(wěn)定,這時候可以打上解鎖補?。ㄇ杏洸荒苈?lián)網,否則會被反作弊BAN),調低點特效來獲得更高的幀數(shù)。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高幀率浮動再怎么樣,也比鎖幀的時候偶爾卡一下要來得流暢。
最近隨著礦難,有不少朋友都買到了性價比較高的顯卡,所以拖個2K高刷的小伙伴越來越多了。EHOMEWEI Q1G用的一手原廠屏,使用體驗非二三線牌子或DIY拆機屏所能比,2K144加上出色的色域和色準表現(xiàn),游戲辦公生產力都能通吃。最難得的是價格已經壓在13XX了,過陣子雙11再疊加活動不知道還能做到多低,值得觀望。
感謝收看,喜歡的朋友幫忙點個贊和關注吧,我們下期再見。